发言致辞网 >地图 >发言稿 >

教育论坛发言稿

教育论坛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4-05-06 作者:发言致辞网

教育论坛发言稿范文精选。

语言可以直爽,但不可粗暴、骄傲。我们总会要面临上台发言的时候,一篇优秀的发言稿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你知道发言稿的正确撰写格式吗?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论坛发言稿范文精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育论坛发言稿范文(篇1)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汇文中学:薛莉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近年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相继涌现,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简单地讲,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它的基本含义是:

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地、健康地发展,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一个教师、一间教室、一本书的封闭局面,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建立创新的语文教学。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想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诠释我在语文教学上的创新,寻找语文教学中的活水。

一、“活水”的源头来自于学生

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

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这就说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后进生,尤其要注意顾及其面子,保护其自尊心。

如学完第一单元“新诗单元”后,我在作文课上尝试让学生写诗,个别后进生抓耳挠腮,我鼓励她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当他憋足劲写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时我并未嘲笑它,而是对他诗中的押韵给予肯定,他竟又写出了好几篇,并取名为《尝试诗集》,还写了笔名小草,后来语文成绩也始终处于进步之中。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冲突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表的个人见解是暂时的,但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却是永存的。

又如我运用语文实践课也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同学都能活动起来,积极参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之一,教师在实践课中广泛征求学生的建议,授之以渔,导之以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每一节实践课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由学生投票选题目,由学生设计方案,教师集百家之长,由学生推选主持人,由主持人安排程序,每一步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我先后尝试过“古典诗歌背诵比赛”“语文知识竞赛”“成语知识竞赛”“语言运用的实践”“辩论赛”等多节语文实践课,一位同学在我上完“成语实践课”后,用97个成语连成了一篇文章,题为《成功的秘诀》,现摘录一段:

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可怕的是一败涂地后的甘败下风;名落孙山后的死心塌地;功败垂成后的怨天忧人和万念俱灰。失败过后,要学会亡羊补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只要你坚信人定胜天,以真金不怕火炼为慰籍,以大器晚成为准则,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动力,有朝一日定会东山再起。

也希望你能记住你的成功不足挂齿,不可浅尝辄止。居安思危,宠辱不惊才会让你力争上游。

我曾多次市、区级实践课展示,2002年 9月所作实践课获市级二等奖。

二、“活水”的源头来自于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体,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发展学生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引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近年来,我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立体的自由空间,具体如下:

1.进行“自讲课”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个单元的课文中先由教师讲授精讲的篇章,教师主要在学法上进行指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然后把自读课交给学生进行备课、讲解。

2.进行“课前五分钟”活动: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每堂课一位同学,主要程序是:

上台讲述-- 大家评论-- 举手发言-- 师生共同给其成绩。初中三年课前五分钟安排如下表:

此项活动坚持十多年来,收效颇丰,学生在讲解中,不时迸射出精彩的火花,学生不仅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锻炼了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应变能力等,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如评论一项,学生就“理想、自卑自负、足球、友谊、勇敢、成功与失败、模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等方面进行评述,涉及面很广。又如在美文鉴赏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便把美文的范围扩大,好的歌曲乐曲也包含期中,并在我作示范时给他们推荐了韩红的《天亮了》,我先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讲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再讲到了珍爱亲情,又讲述了《天亮了》创作背后那个感人的故事,然后静静的倾听这首歌,此情此景所有的学生都受到了感染,当**播完时,我和所有的同学都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心中对父母的那份挚爱则更加强烈了。

3.自编课本剧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演出中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班级读书交流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读书的情况,每月安排一到两节课,进行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评述自己所读的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5.创办文学社刊物:创办文学社,选举社长、副社长、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教师任顾问,定期出版,为学生感悟生活、发表习作提供了一方乐土。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征文、演讲、辩论、实践课、诗歌朗诵等比赛中频频获奖。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素质教育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要让学生在大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

三、“活水”的源头来自于教师

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是在塑造栩栩如生的作品,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却是在塑造实实在在的灵魂。知识经济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师仍“用着十九世纪的方法,讲着二十世纪初的内容,教着二十一世纪的学生”,那么,学生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考验,令人担忧。因此,教师要采用科学、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方法、手段的单

一、教学思路的程式化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与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议**可用分析讨论法、**用欣赏分析法、诗歌用朗读品味法、散文用形象体会法等。

让教师用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广播、电影、电视、录像、语音室、实物投影、计算机多**、网络等等,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

语文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灵感,以意境领悟主旨,对于诗歌的学习,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羞涩,那“飞流直下三千尺”气魄,如果和影像、声音巧妙结合,便能使教学更加形象化,从而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产生求知的欲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我以一节语文课为例做一个介绍,《乡愁诗两首》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为营造氛围,课前我便**一段触及学生视觉、听觉的课前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课前曲)当**想起我便轻轻导入新课,请老师们感受一下: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些诗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诗人们用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些诗中有一种表达怀念家乡的忧伤情感的诗----乡愁诗。

台湾诗人的乡愁诗则更能代表那个时代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营造的诗意氛围中,我开始讲解余光中的《乡愁》,配上柔美的带有淡淡忧思的**和江南水乡的背景画面由教师有感情的进行现场的配乐朗诵,用以感染学生,也请老师们感受一下。教师读后**不停,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小声轻读,感受诗情,渲染气氛。

分析之后讲解席慕容的乡愁,然后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总结学习新诗的简单方法,又用此方法评析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最后在此**课前曲,结束这堂课“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在故乡情节中良久徘徊,乡愁的主题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因为我们都是黑眼睛黑头发的华夏儿女,所以诗人如此说‘为什麽我的眼里总是满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同学们一定想了解更多的乡愁诗,课下请上网查找。

’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便早已沉醉其中了。心理学认为,兴趣和情绪,这些人的主观内部状态,对人的注意力分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常常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画一画…….

渲染起热烈的学习气氛,会使学生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思维活动,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活水中愉快的畅游,语文的学习也变得更有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中达到了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论坛发言稿范文(篇2)

和在座的很多青年教师一样,我20xx年入职,工作时间将满三年。要说谈工作经验,实属班门弄斧,仅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从高一到高三,我把自己所代的每一个班级都看作是自己的责任田,而我,就是在这块田地里辛勤耕耘的农夫。要想庄稼长得好,并不是亦步亦趋地除草、施肥就可以的,而是要用心去对待它们,发自内心地关爱它们,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并且还要随时关注它们的长势。学生也是一样,需要我们随时关注,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简单地认为只要把教学大纲和教参里规定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就OK了,大不了再给他们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像这样既有课内知识的保障又有课外知识的延伸的语文课对学生来说应该算不错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的反应还可以,上课效果也不错。可好景不长,有些学生就不买账了,上课的时候出现了打瞌睡、发愣、讲闲话的状况,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异常烦躁,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因为我们学校比较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并且要求青年教师每个月在上课之余除了做高考试题之外,还至少要听十节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导师班里的气氛特别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而且我每次去听课都是如此。通过和指导老师的沟通,以及指导老师的点拨,我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后面慢慢地也悟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一、每一节课的关键不在于你自己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接受了多少。也就是说满堂灌根本是行不通的,当你自己讲得激情四射、唾沫横飞的时候,也许人家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甚至有的还睡着了,为什么?他没有参与!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说,他们的参与度高了,主人翁意识强了,自然而然也就积极了。

二、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要与众不同,不能如出一辙,要让学生充满期待并且不让他们失望。特别是现在高三的一轮复习,大容量的知识点使得课堂的趣味性少了许多。那作为老师就要想办法,如果每堂课一上讲台就老和尚念经一样念到下课,连自己都会厌烦,更何况学生。所以备课不单单是备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备要怎么把这些知识点通俗易懂、不拘一格地传达给学生。这就需要想出一些比较好的点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时都处于亢奋状态,让他们总是充满期待。

三、每次备完课自己先在心里预演一遍,包括班里某些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某个问题一出来同学们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些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学会换位思考,假设如果自己是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己对这一堂课是否满意?尽量做到把每一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讲。

学生是最宽容的,也是最挑剔的,他们不会说自己有没有好好学,但永远都会谈论哪个老师教得好不好,我们能做的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让他们无可挑剔。如果学生认可了你的课,必定也会认可你这个人,进而就会对你的课越来越感兴趣。我们自己的责任田,我们一定要用心耕耘,让它收获满满。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愚见,说的不好的还请各位指正。当然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以后会努力完善,请各位监督。谢谢!

教育论坛发言稿范文(篇3)

又如我运用语文实践课也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同学都能活动起来,积极参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之一,教师在实践课中广泛征求学生的建议,授之以渔,导之以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每一节实践课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由学生投票选题目,由学生设计方案,教师集百家之长,由学生推选主持人,由主持人安排程序,每一步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我先后尝试过“古典诗歌背诵比赛”“语文知识竞赛”“成语知识竞赛”“语言运用的实践”“辩论赛”等多节语文实践课,一位同学在我上完“成语实践课”后,用97个成语连成了一篇文章,题为《成功的秘诀》,现摘录一段:

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可怕的是一败涂地后的甘败下风;名落孙山后的死心塌地;功败垂成后的怨天忧人和万念俱灰。失败过后,要学会亡羊补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只要你坚信人定胜天,以真金不怕火炼为慰籍,以大器晚成为准则,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动力,有朝一日定会东山再起。

也希望你能记住你的成功不足挂齿,不可浅尝辄止。居安思危,宠辱不惊才会让你力争上游。

我曾多次市、区级实践课展示,2002年 9月所作实践课获市级二等奖。

二、“活水”的源头来自于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体,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发展学生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引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近年来,我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立体的自由空间,具体如下:

1.进行“自讲课”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个单元的课文中先由教师讲授精讲的篇章,教师主要在学法上进行指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然后把自读课交给学生进行备课、讲解。

2.进行“课前五分钟”活动: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每堂课一位同学,主要程序是:

上台讲述-- 大家评论-- 举手发言-- 师生共同给其成绩。初中三年课前五分钟安排如下表:

时间内容

要求初一上学期

小故事声音清楚、表达流利

初一下学期

小成语选材精当、明白晓畅

初二上学期

小格言联系实际、生动形象

初二下学期

小评论立意新颖、有说服力

初三上学期

美文鉴赏

创造意境、陶冶情操

初三下学期

好书推荐

画龙点睛、言之有理

此项活动坚持十多年来,收效颇丰,学生在讲解中,不时迸射出精彩的火花,学生不仅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锻炼了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应变能力等,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如评论一项,学生就“理想、自卑自负、足球、友谊、勇敢、成功与失败、模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等方面进行评述,涉及面很广。又如在美文鉴赏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便把美文的范围扩大,好的歌曲乐曲也包含期中,并在我作示范时给他们推荐了韩红的《天亮了》,我先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讲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再讲到了珍爱亲情,又讲述了《天亮了》创作背后那个感人的故事,然后静静的倾听这首歌,此情此景所有的学生都受到了感染,当**播完时,我和所有的同学都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心中对父母的那份挚爱则更加强烈了。

3.自编课本剧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演出中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班级读书交流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读书的情况,每月安排一到两节课,进行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评述自己所读的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5.创办文学社刊物:创办文学社,选举社长、副社长、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教师任顾问,定期出版,为学生感悟生活、发表习作提供了一方乐土。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征文、演讲、辩论、实践课、诗歌朗诵等比赛中频频获奖。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素质教育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要让学生在大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

三、“活水”的源头来自于教师

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是在塑造栩栩如生的作品,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却是在塑造实实在在的灵魂。知识经济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师仍“用着十九世纪的方法,讲着二十世纪初的内容,教着二十一世纪的学生”,那么,学生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考验,令人担忧。因此,教师要采用科学、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方法、手段的单

一、教学思路的程式化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与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议**可用分析讨论法、**用欣赏分析法、诗歌用朗读品味法、散文用形象体会法等。

让教师用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广播、电影、电视、录像、语音室、实物投影、计算机多**、网络等等,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

语文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灵感,以意境领悟主旨,对于诗歌的学习,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羞涩,那“飞流直下三千尺”气魄,如果和影像、声音巧妙结合,便能使教学更加形象化,从而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产生求知的欲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我以一节语文课为例做一个介绍,《乡愁诗两首》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为营造氛围,课前我便**一段触及学生视觉、听觉的课前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课前曲)当**想起我便轻轻导入新课,请老师们感受一下: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些诗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诗人们用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些诗中有一种表达怀念家乡的忧伤情感的诗----乡愁诗。

台湾诗人的乡愁诗则更能代表那个时代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营造的诗意氛围中,我开始讲解余光中的《乡愁》,配上柔美的带有淡淡忧思的**和江南水乡的背景画面由教师有感情的进行现场的配乐朗诵,用以感染学生,也请老师们感受一下。教师读后**不停,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小声轻读,感受诗情,渲染气氛。

分析之后讲解席慕容的乡愁,然后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总结学习新诗的简单方法,又用此方法评析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最后在此**课前曲,结束这堂课“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在故乡情节中良久徘徊,乡愁的主题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因为我们都是黑眼睛黑头发的华夏儿女,所以诗人如此说‘为什麽我的眼里总是满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同学们一定想了解更多的乡愁诗,课下请上网查找。

’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便早已沉醉其中了。心理学认为,兴趣和情绪,这些人的主观内部状态,对人的注意力分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常常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画一画…….

渲染起热烈的学习气氛,会使学生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思维活动,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活水中愉快的畅游,语文的学习也变得更有效。

教育论坛发言稿范文(篇4)

教育局庆元旦“新岗之悟”论坛发言稿范文

和在座的很多青年教师一样,我20xx年入职,工作时间将满三年。要说谈工作经验,实属班门弄斧,仅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从高一到高三,我把自己所代的每一个班级都看作是自己的责任田,而我,就是在这块田地里辛勤耕耘的农夫。要想庄稼长得好,并不是亦步亦趋地除草、施肥就可以的,而是要用心去对待它们,发自内心地关爱它们,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并且还要随时关注它们的长势。学生也是一样,需要我们随时关注,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简单地认为只要把教学大纲和教参里规定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就OK了,大不了再给他们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像这样既有课内知识的保障又有课外知识的延伸的语文课对学生来说应该算不错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的反应还可以,上课效果也不错。可好景不长,有些学生就不买账了,上课的时候出现了打瞌睡、发愣、讲闲话的状况,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异常烦躁,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因为我们学校比较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并且要求青年教师每个月在上课之余除了做高考试题之外,还至少要听十节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导师班里的气氛特别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而且我每次去听课都是如此。通过和指导老师的沟通,以及指导老师的点拨,我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后面慢慢地也悟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一、每一节课的关键不在于你自己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接受了多少。也就是说满堂灌根本是行不通的,当你自己讲得激情四射、唾沫横飞的时候,也许人家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甚至有的还睡着了,为什么?他没有参与!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说,他们的参与度高了,主人翁意识强了,自然而然也就积极了。

二、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要与众不同,不能如出一辙,要让学生充满期待并且不让他们失望。特别是现在高三的一轮复习,大容量的知识点使得课堂的趣味性少了许多。那作为老师就要想办法,如果每堂课一上讲台就老和尚念经一样念到下课,连自己都会厌烦,更何况学生。所以备课不单单是备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备要怎么把这些知识点通俗易懂、不拘一格地传达给学生。这就需要想出一些比较好的点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时都处于亢奋状态,让他们总是充满期待。

三、每次备完课自己先在心里预演一遍,包括班里某些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某个问题一出来同学们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些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学会换位思考,假设如果自己是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己对这一堂课是否满意?尽量做到把每一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讲。

学生是最宽容的,也是最挑剔的,他们不会说自己有没有好好学,但永远都会谈论哪个老师教得好不好,我们能做的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让他们无可挑剔。如果学生认可了你的课,必定也会认可你这个人,进而就会对你的课越来越感兴趣。我们自己的责任田,我们一定要用心耕耘,让它收获满满。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愚见,说的不好的还请各位指正。当然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以后会努力完善,请各位监督。谢谢!

教育论坛发言稿范文(篇5)

2010’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演讲稿

职教改革:遵循终身教育理念

民建科教委副主任**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

(2010年8月10日)

尊敬的张榕明理事长:

尊敬的台湾同仁: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2010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在天府之国成都举行,这对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我谨代表本次论坛的承办方对论坛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台湾的同胞以及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个简要汇报,并就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是四川省第一家教育集团,集团致力于人才培养、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拥有四川省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四川

1省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德阳市旅游职业学校、四川省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西昌职业中专学校、德阳外国语学校、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成都市创业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等13个教育机构。现有学生5万余人,总资产10多亿元人民币。

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集团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集团始终秉承小平同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致力于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集团教育体系,配置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发挥育人效益。

一、面向人人,搞活职教招生

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生存离不开终身学习。可以说,学会生存是现代社会每个人的新课题。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特征,强调接受教育的人应该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应该为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提供平等获得教育的机会。

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教育的要求,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按照“全纳性”的要求,完善招生政策和具体办法。在招生政策上,坚持面向人人,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从而使家宝总理倡导的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理想得以实现。在招生办法上,采取注

册就读和春秋两季招生、“随到随学”等办法,招生对象从过去单纯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扩大到了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士兵等城乡劳动者。在学习方式上,充分尊重学生对全日制、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学习模式的选择,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近年来我们对少数民族、穷困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给予了特别关注,在四川还没有实施藏区“9+3”计划之前,集团每年就招收了近1000名藏族、彝族学生。

去年以来,我们以整合资源的方式,先后在会理县、西昌市投巨资建设两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实践证明,推行“全纳性”职教招生办法,使受教育者突破了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学历等方面的限制,既扩大了职业学校的生源,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扩大了受教育者入学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可谓两全其美。

二、面向社会,拓展职教空间

终身教育开辟了学习的新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川现代教育集团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较早地运用终身教育原理,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建立起了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结合的现代大职教体系,形成了市场导向、自主办学、企业参与、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集团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针对广大城乡劳动者、待业人员及各类转岗、转业人员开展职业教育。

集团在成都创建的创新就业培训中心每年承接上万人次的各种培训,成为成都市认定的市级城乡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集

共青团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办学功能,有效衔接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全面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三年来,集团对农村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达到10万余人次。

近年来,集团以“惠及民生”为导向,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以“多样性、有序性、教育性、服务性、公益性”为原则,

积极探索和开展社区教育。各职业学校在满足自身的教育教学需要的同时,采取无偿或优惠的办法,积极向社区居民、单位从业人员及社区组织开放教育设施、场馆等资源,充分利用专业师资、设备、管理等优势,面向社区居民、农民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短期职业培训。有的职业学校还组织教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厌学的学生等进行无偿的文化辅导和心理辅导,组织一些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社区服务队,通过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城乡科普宣传、拥军优属活动、区校文体联动、社情民意调查和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服务。

事实证明,职业学校为社区服务,既拓展了职教服务空间,彰显了职教特色,又加强了区校合作,促进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面向未来,改革职教课程

终身教育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最核心的是教育的“终身性”,认为教育是持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应该贯穿人的一生。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过分强调知

知识的系统化,学科的完整性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反映在课程设置中对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的重视上;二是过分强调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服务,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即强调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实践课程。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偏见。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我们提倡在兼顾学生实际就业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终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中,我们特别注意三点:

一是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保证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为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搭建好平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二是重视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此各职业学校都加大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特别是借鉴军队管理模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以军队的纪律约束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营的风气感染学生,强化了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服从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及应变能力,深受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好评。三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各职业学校以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为基础,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创新和创业能力,集团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

四、面向市场,创新职教服务

教育的本质就是服务。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为了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长期

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一流的设施服务学生,以一流的师资服务学生,以一流的管理服务学生。一是构建功能性教育服务体系。集团以资产为纽带,实行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连锁发展,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产品及服务项目涉及到各种类型、层次、专业、课程,犹如大型教育超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教育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二是形成了较强的教育服务能力。集团所属学校均按省级以上重点学校标准建设,使硬件设施、师资条件和技术水平达到一流要求。三是建立科学的教育服务标准。

近几年,我们引入国际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做法,以组织职业教育标准化管理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科学、规范、权威、可行的职业教育服务标准体系,较好的适应了学生、家长、企业乃至**的需要。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终身教育思想对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用终身教育的理念去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就会方向明,路子宽,效果好。作为终身教育的受益者,我们有以下经验:

第一,终身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范畴,而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理念或原则。这一思想或原则应适用于各种教育。因此,在制定教育政策法规、设计教育体制和机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时,要自觉遵循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应停留在理念、学术等理论层面,而应着眼于行动。国家和各地区要制定具体行动计划,鼓励实践,鼓励创新,突出实效。

第三,职业教育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要按照开放、多元、灵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完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而迫切。我们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将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契机,牢记使命,一如既往,不懈追求,继续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增强能力,打造品牌,为国家的终身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谢谢大家!

教育论坛发言稿范文(篇6)

教育论坛演讲稿    我有三个自私的想法:    第一个想法是不想太累了自己。我不愿意被看作是一个工作狂。一个人活着,工作不应该成为目的,我不愿意为工作献身,更何况我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理应努力工作,但世界一定不是靠我去拯救的,献身了也未必给人类带来什么了不起的进步。当时校长中流传着一句话叫校长“当不好、不好当、不当好”,是说在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的艰难处境。于是第一个自私的想法就是让我轻松些,我不想告别美好的生活。    第二个自私的想法是让我自由。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段学习生涯,让我知道,人除了活在世俗世界之外,还有心灵的和精神的世界,在这三个世界里,人获得自由,才有幸福。我必须更大程度上尊重我的意愿,我选择,我行动,我承担,这样才是我的幸福。    第三个自私的想法是我不愿意离任后被人骂。我是2000年8月被任命为上海市**学校校长的,那年我32岁,我猜想,我不可能在这所学校里呆一辈子,我不是神仙圣人,在我任期内总会犯错误,在任上的时候人们不敢说什么,离任了就不一定。我有尊严,我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不愿被人说。    这三个自私的想法使我有了个念头,校长能不能被替代呢?假如校长可以被替代,我的工作就轻松了,也就可以干更多自己想干的事了,也就不怕任期满了被人说三道四了,要骂去骂替代物吧,和我郑杰无关。校长领导一所学校靠什么?除了所授予的行政权力之外,校长主要依靠“法”、“理”、“情”这三件宝物,“法”就是规章制度,“理”就是学术与科研,“情”就是道德与情感。这三件宝合起来就是“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以德立校”。    我认为,这三件都是校长必备的宝物,缺一不可,一个万能神圣的校长大概可以把三件宝物占全了,但作为普通人,如果只能从中选一件的话,我选第一件“依法治校”,因为这三件宝物一件不如一件珍贵,在我这个自私的人看来,让我轻松、自在和不被人骂的宝物才值钱;说得冠冕堂皇些,让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才是宝物呢!让我们估且做一番比较:    首先,最不值钱的是校长靠自己的德性与感情领导学校,如果他仅靠这些能领导好学校,说明他是道德上的完人,而且他的情感绝不分对象绝不有偏见,在厚薄上也不会有大的起伏。但不幸的是,我不是德性上的完人,我这个年龄情绪上也变化得偏见得厉害,我担心,如果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话,我带不出一所好学校了。如果要我每天因为校长而把自己满是污垢的小尾巴藏起来去扮演个圣人,我觉得累得慌,何况中文系教我求真,没让我“死于庙堂”。    其二不值钱的要数“理”这件宝了,科研兴校,确实有一些学校因为科研兴了学校,但我也见多了下述现象:一、校长作为某课题负责人,搞起了学术霸权,全校人人参与搞“某某教育”,我是校长,你是教师,我有权搞这“某某教育”,你就没权搞那“某某某教育”,到头来,校长领衔的这个课题成功了,万马齐暗的局面发生了。二、花钱可以买科研,请些专家来做刀笔吏,装点着门面里外光鲜,将科研当个产业了也来个产教结合,这所谓学术腐败。三、我们也许有全世界最多的教育科研项目,而且鲜见宣布失败的教育改革或实验方案,可是改而不革的居多,到今天,连减负还减不下来,不知道我们到底是需要更多的科研还是更少些呢?这个活我也干不了,索性不抱科研这件宝吧,职称职级评定我也不要了,这样清静。    然后,我选了“法”这件宝,而且改了一下,不叫“依法治校”,叫“法治校”,依法治校的主语是校长,我还是没有被替代,法治校更彻底些,“法”替代校长了。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要完成教育从“前现代”转向“现代”,我们不仅要运用哲学家思维、教育家思维、道德家思维来构想新的教育,而且还要运用经济学家思维和法学家思维来建设新的学校。经济学家关注成本、收益、需求、资源配置等问题,法学家关注正义、权力、权利与义务等问题,而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制度与制度供给,即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率的而且是公正的。一套高效而公正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校长的首要替代物。    在**学校,我们建立了全面教育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权力、财富、荣耀和工作岗位”等资源的配置机制、维护教师和学生普遍的和特殊权利的制度,不仅将学校从一所三校合并的薄弱学校带到本区域内的一所以优质教育服务而知名的品牌学校,而且在未来若干年内,而且似图通过持续的制度安排和改进,提高学校师生的生命质量,并促进学校由一个组织机构向“负责、多元、协力”的学习共同体转化。    这四年来,我越来越相信一套好的制度就有一所好的学校。在这套好的制度下,校长被替代了。    但是,校长其实无法真正被替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制度也不是万能的,美国的著名法官汉德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常常怀疑,我常常怀疑我们是否把自由和希望太多地寄托在法律、法院和宪法上。请相信我,这是一个不能实现的希望,一个虚妄的希望。自由生长在我们每个男男女女的

本文来源:http://www.fayanting.com/f/2510.html